1929年,毛主席率红四军第三纵队来到兴国城,碰见了一位小红军。
毛主席笑着说:“小娃娃,你们的领导在哪里?”
小红军一本正经的说道:“报告首长,我就是领导”
毛主席又问:“那你多大了呀”
这位小战士回答:“13岁,上过七年学”
毛主席听后连连点头:“小小年纪,有如此担当,难得!
而这位让毛主席喜爱的小战士,就是人称“娃娃司令”的开国上将
萧华将军,年仅十三岁,就当上了兴国共青团县委组织委员。
而萧华将军的传奇远不仅如此,他是文武全才,是我军第一个特种部队司令,更创作了流传广泛的长征组歌。
小红军战士
一、13岁的“小领导”
1928年寒冬,江西兴国县爆发“兴国暴动”,一支红军便衣队悄然摸进县城南墙。
共青团半年的萧华,他带领红军便衣队潜入县城,指挥伙伴们在反动派家门口用粉笔做记号,协助红军精准抓捕敌人。
这一年,萧华才年仅12岁。
1929年4月,毛主席率红四军第三纵队来到兴国城,13岁的萧华第一次见到了这位令人敬仰的革命领袖。这时候,他已经是兴国共青团县委组织委员了。
在潋江书院的崇圣祠内,毛主席主持开办了“土地革命干部训练班”,萧华作为年龄最小的学员,参加了学习,
同年12月,萧华被推选为少共共青团兴国县委书记。他不负众望,迅速投入到工作中,跑遍全县各地,积极推动共青团组织的建设。在短短时间内,萧华在各个区乡都建立了团委和团支部,并组织起了少年先锋队。
毛主席得知萧华的工作成绩后,给予了高度评价:“萧华同志,年纪虽小,但工作有声有色,组织能力很强,要继续努力,为革命多做贡献。”
萧华将军的传奇之路就此开启
萧华青年照
二、罗荣桓元帅亲自指导
毛主席没有忘记这个少年英雄,1929年,毛主席将年仅13岁的萧华调往红四军,交代罗荣桓教导萧华。面对这个稚嫩的少年,罗荣桓没有轻视,而是耐心指导他如何开展政治工作
罗荣桓是赫赫有名的“102”,人称政工元帅,从秋收起义就跟随毛主席学习,这也是一种革命种子的传承,真可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罗荣桓对萧华的教导贯穿了萧华的革命生涯,从政治工作到军事指挥,从思想引导到人生选择,
他安排萧华负责红四军的共青团工作,让他在实践中学习。萧华仅用一个多月时间,就基本完成了红四军的共青团组织建设,各师、团都配备了青年委员。
罗荣桓还着力培养他的军事指挥才能,在革命的艰难时期,罗荣桓始终对萧华充满信任,并在关键时刻给予他支持,他对萧华的成长充满信心,并在多个场合向党和上级推荐他
罗荣桓还帮助萧华解决个人问题,介绍他认识了未来的妻子王新兰。
在罗荣桓元帅的亲自教导下,革命的种子,终于长成了参天大树。
萧华夫妇
三、17岁统帅“少共国际师”,血染湘江
1933年,17岁的萧华出任红军少共国际师政委,与师长陈光共同训练8000名平均年龄18岁的“红小鬼”。
在第五次反“围剿”中,这支部队以“卷地狂飙不畏死”的豪情鏖战广昌,俘虏敌军900余人。
湘江战役前,“少共国际师”接到了阻击敌 人、掩护主力红军过江的命令。
师政委萧华率领所有政工人员都下到连队,提出“生死存亡在此一战”的口号,少共国际师为掩护主力渡江,与数倍于己的敌军血战四昼夜,伤亡过半仍坚守阵地。萧华左臂中弹仍坚持指挥,周总理动情地说:“少年铁血,可当大任”
长征途中,他率红二师突破乌江天险、强渡大渡河、攻克腊子口,立下赫赫战功,毛主席评价:“尖刀上的刀尖”。
这时的萧华,已经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革命指战员了。
四、“娃娃司令”威震齐鲁
抗日的浪潮,席卷华夏大地,1937年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后,萧华担任115师政治部副主任,而罗荣桓则是他的直接上级。在平型关战役、广阳战役等重要战斗中,萧华在罗荣桓的指导下表现出色。
1938年,22岁的萧华率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挺进冀鲁边区。面对日伪军的“铁壁合围”,他独创“蜂窝战术”:每个村庄自成战斗单元,地道相连、火力交叉,让日军哀叹“如同地底涌出的幽灵”。在沂蒙山区,他发明“三三制”政权建设法,半年内将根据地扩大三倍,刘少奇赞其为“平原抗战典范”。因其年轻果敢,八路军“娃娃司令”的威名传遍华北,威震齐鲁大地。
娃娃司令
五、解放战争特种兵战术的创始人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萧华统一指挥从山东抽调部队横渡渤海,进军东北。
1946年11月萧华出任中共南满分局副书记、南满军区副司令员兼副政委。
在的“四保临江”战役中,萧华协助司令员萧劲光,指挥南满部队以弱抗强,通过灵活战术与政治攻势结合,粉碎了国民党10万兵力对临江的4次进攻。彻底打破杜聿明的战略企图。
1948年长春围困战中,他组织秧歌队在前线表演《白毛女》,感化国民党士兵,设立投诚官兵接待站,提供热粥棉衣,此举令国民党守军日均逃亡300余人,同年,他出任东北野战军特种兵司令员,成为解放军特种兵创始人,提出“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的战略,促成长春和平解放。
萧华将军,真正做到了文武结合,开创了特种作战的先河。
1949年3月毛主席、周恩来等领导人在香山接见并宴请各位“四野”师以上干部。当萧华给毛主席敬酒时,毛主席笑着说:“萧华,你我多年不见,可是我的耳朵长得很,你一时司令,一时政委,一时山东,一时东北,出息好大哟!
解放长春纪念碑
六、长征组歌 文艺的将军
1955年,萧华将军被评为开国上将,年仅39岁,是最年轻的开国上将。
1964年,萧华将军抱病创作史诗《长征组歌》。为还原历史细节,他重访湘江战场,走访200多位老红军。当“红旗飘,军号响”的旋律响彻人民大会堂时,各位领导和老红军起立鼓掌,儒将之名享誉全军。
纵观萧华将军一生,13岁县团委书记、17岁师政委、39岁开国上将。
一生传奇,用自己的青春和血汗,无怨无悔的奉献给了祖国。
而毛主席和罗荣桓等革命引路人,慧眼识英雄,培养了萧华将军等一批又一批的革命力量。
伟大的革命先辈,永垂不朽。
萧华上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