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年我去野外爬山,捡到一个金属面具,儿子不小心摔成两半后我愣住

发布日期:2025-08-09 15:02    点击次数:106

声明:本文为虚构小说,请勿与现实关联

"爸爸,我就看看,不会弄坏的。"八岁的方小康踮起脚尖,小手伸向玻璃柜。

"不行!"方远明几乎是吼出来的,"绝对不能碰!"

"为什么呀?"小康委屈地瘪着嘴,"就是个破面具。"

"破面具?"方远明的眼睛瞬间瞪得滚圆,"你知道什么叫破面具?这是……"他的话停在了半空中,深深吸了一口气,"总之你不能碰,永远都不能碰。"

韩素梅从厨房探出头来:"你至于吗?不就是个……"

"你们都不懂!"方远明打断了妻子的话,声音带着一种近乎歇斯底里的坚持,"没有人可以碰它,没有人!"

客厅里陷入了诡异的安静,只有那个金属面具在玻璃柜中静静地反射着午后的阳光。

01

那是1998年的春天,云雾山还没有被开发成旅游景点。方远明背着登山包,独自一人钻进了山中那些连当地人都不愿意涉足的深沟野壑。

作为市博物馆的一名普通职员,方远明对古代文物有着近乎痴迷的热爱。每个周末,他都会背着简陋的装备四处寻觅,希望能有什么意外收获。

"老方,你又要去哪儿折腾?"同事老江看着他整理装备,"云雾山那地方邪门得很,当地人都说闹鬼。"

"迷信。"方远明头也不抬,仔细检查着手电筒,"越是这种地方,越可能有好东西。"

韩素梅在一旁叠着衣服,早就习惯了丈夫这些古怪的爱好:"注意安全,别为了那些破烂玩意儿把命搭进去。"

"什么破烂玩意儿?"方远明不满地嘟囔,"这叫文物保护,你们这些人就是没有文化情怀。"

小康抱着玩具汽车跑过来:"爸爸,你又要去挖宝贝吗?"

"不是挖,是发现。"方远明摸摸儿子的头,"等爸爸找到真正的宝贝,就给你买更好的玩具。"

那个周六的早晨,方远明照例出发了。云雾山果然如其名,整座山都笼罩在蒙蒙雾气中。他沿着一条几乎看不出痕迹的小径往山深处走,手里的罗盘在浓雾中显得格外重要。

走了将近三个小时,方远明在一处陡峭的山崖下发现了一个半隐半现的洞口。洞口很小,需要弯腰才能进入,四周长满了荆棘和藤蔓,显然很久没有人踏足过。

"有意思。"他自言自语着,掏出砍刀清理洞口的植被。

洞穴内部比想象中要大,湿冷的空气中带着一股说不出的古老气息。方远明打开手电筒,光束在洞壁上扫过,石壁上有一些模糊的符号,像是人工雕刻的痕迹。

越往里走,洞穴越发幽深。在一个相对开阔的石室中,方远明突然停住了脚步。

手电筒的光束定格在石室中央的一块平整石台上。那里,一个精美异常的金属面具静静地躺着,仿佛在等待着什么人的到来。

方远明的心脏剧烈跳动起来。他见过许多文物,但从未见过如此精美的面具。它呈现出一种介于金色和银色之间的奇特光泽,表面雕刻着繁复的纹饰,在手电筒光照下流动着神秘的光影。

"天哪……"他轻声惊叹,小心翼翼地走近石台。

面具的工艺令人叹为观止,每一个细节都精雕细琢。眼部镂空处的边缘光滑如玉,鼻梁挺直,唇部微启,整体造型既威严又神秘。最引人注目的是面具两侧太阳穴位置各有一个小巧的凸起,上面密布着细密的螺旋纹路。

方远明戴上手套,颤抖着双手将面具拿了起来。出乎意料的是,这面具并不重,材质摸上去温润如玉,却又有金属的坚硬质感。

"这是什么材料?"他翻转面具查看,内侧光滑平整,没有任何铭文或标记,"从来没见过这种工艺……"

在石室中仔细搜寻了一遍,除了这个面具,再无其他发现。方远明将面具小心包裹好,放进背包最安全的夹层中。

回家的路上,方远明心情激动得无法平静。这绝对是一件了不得的文物,那种精美程度和神秘气质,绝非一般的工匠能够制作。如果能确认其年代和来源,说不定会是考古史上的重大发现。

"素梅,你快来看!"一进家门,方远明就兴奋地喊道。

韩素梅正在厨房做饭,听到动静走了出来:"又淘到什么破烂了?"

"什么破烂?"方远明小心地取出面具,"你见过这么精美的破烂吗?"

看到面具的瞬间,韩素梅确实愣了一下。即使对文物毫无了解,她也能感受到这件东西的不凡。

"这……这是真的假的?"

"当然是真的!"方远明如获至宝地抚摸着面具表面,"你看这工艺,这材质,绝对是古代的珍品。"

小康也凑了过来,睁大眼睛看着面具:"哇,好漂亮!爸爸,这是什么?"

"这叫面具,古代人用来……"方远明停顿了一下,"总之是很重要的东西。"

韩素梅皱了皱眉:"你从哪儿弄来的?不会是偷的吧?"

"胡说什么呢?"方远明有些不快,"我在山洞里发现的,这叫抢救性发掘,懂不懂?"

"那你准备怎么办?上交给博物馆?"

方远明的动作停顿了一下:"我……我需要先研究研究,确定它的价值。"

02

方远明为面具专门定制了一个玻璃展示柜,放在客厅最显眼的位置。每天下班回家,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站在柜子前端详许久,有时候一站就是半个小时。

"老方,你这是着魔了。"韩素梅看着丈夫痴迷的样子,心里有些担忧,"一个面具至于吗?"

"你不懂。"方远明头也不回,"这绝对不是一般的面具。你看这纹饰的复杂程度,这种材质的特殊性,还有这种神秘的美感……"

"神秘个屁。"韩素梅翻了个白眼,"就是个死人戴过的东西,你天天对着它看,不膈应吗?"

这话惹恼了方远明:"什么死人戴过?这是文物!艺术品!你能不能有点文化素养?"

"我没文化素养?"韩素梅的火气也上来了,"我看你是钻牛角尖钻疯了!天天对着个破面具发呆,家里的事情一概不管,儿子的作业你辅导过吗?"

"这不是破面具!"方远明几乎是吼出来的,"你们都不懂它的价值!"

争执声引来了邻居王大妈的关注。她透过门缝往里看了一眼,摇摇头对其他邻居说:"老方家最近不太对劲,天天吵架。"

小康在这种氛围中显得格外小心翼翼。他对那个面具也很好奇,但每次靠近玻璃柜,父亲就会露出紧张的神色。

"爸爸,我可以碰碰它吗?"有一次小康小心地问道。

"不行!"方远明的反应异常激烈,"谁都不能碰!"

"为什么?"

"没有为什么,就是不行!"

方远明开始在家里安装各种防护措施。他给玻璃柜加了锁,在房间里装了监控摄像头,甚至考虑过安装报警器。

"你这是防贼还是防家人?"韩素梅看着这些装置,气不打一处来。

"我这是保护文物。"方远明理直气壮,"万一丢了或者损坏了,损失无法估量。"

"损失无法估量?"韩素梅冷笑,"你知道它值多少钱?"

方远明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他确实不知道面具的具体价值,但直觉告诉他,这绝对是无价之宝。

为了研究面具,方远明买了大量的考古学和古代工艺方面的书籍。每天晚上,他都会在书房里翻阅资料,试图找到关于这种面具的蛛丝马迹。

"老方,你最近怎么了?"同事老江注意到他的异常,"上班时间也魂不守舍的。"

"没什么,就是在研究一件文物。"方远明随口应付。

"什么文物这么吸引你?拿出来让大家开开眼。"

"这个……还不到时候。"方远明神神秘秘地说,"等时机成熟了再说。"

老江觉得有些奇怪,但也没有深究。

在家里,方远明对面具的保护变得越来越严格。他甚至规定了参观时间,除了他自己,任何人都不能单独待在客厅里。

"爸爸变得好奇怪。"小康悄悄对妈妈说,"他为什么那么紧张那个面具?"

"因为你爸爸病了。"韩素梅叹了口气,"心病。"

随着时间的推移,方远明对面具的痴迷程度有增无减。他开始记录面具在不同光线下的变化,测量它的尺寸,甚至用放大镜观察表面的每一个细节。

"你看,这里的纹路是螺旋状的,这种工艺在古代极其罕见。"他对着面具自言自语,"还有这种材质的光泽变化,简直不可思议。"

韩素梅实在忍无可忍:"老方,你能不能正常点?咱们还要不要过日子了?"

"我很正常。"方远明头也不抬,"我在做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韩素梅气得发抖,"你连这面具是哪个朝代的都搞不清楚,还学术研究?"

这句话击中了方远明的痛处。确实,尽管研究了这么久,他对面具的来源和年代依然一无所知。所有的历史文献中都找不到类似的记载,这种材质和工艺也前所未见。

但正是这种神秘感,让他更加着迷。

03

那个周三的下午,方远明接到了博物馆馆长的电话,需要他紧急处理一批新到的文物。他本来想推掉,但馆长的语气很严厉,只好匆匆出门。

"我晚点回来,你们不要碰客厅里的东西。"他出门前特别叮嘱。

韩素梅正在洗碗,头也不回地应了一声:"知道了。"

小康一个人在客厅里写作业,时不时地瞟一眼那个玻璃柜。面具在午后的阳光照射下,散发着迷人的光泽。

"真的那么神奇吗?"小康放下笔,走到柜子前仔细观看。

面具确实很漂亮,但小康怎么看都觉得它像是在对自己微笑。那种表情很奇怪,既慈祥又神秘,让人忍不住想要靠近。

"就摸一下,应该没关系吧?"小康自言自语着,伸手去摸柜门的锁。

锁头很精致,但对一个八岁的孩子来说太复杂了。小康研究了半天,无意中按到了什么机关,锁头居然弹开了。

"咔嗒。"

清脆的声音在安静的客厅里格外明显。小康紧张地回头看了看厨房方向,妈妈还在忙着洗碗,没有注意到这边的动静。

玻璃门轻松地打开了,面具就在眼前,触手可及。

小康的心脏砰砰直跳,一种说不出的兴奋和紧张交织在一起。他慢慢伸出小手,指尖轻轻触碰到面具的边缘。

"好光滑……"

面具的质感超出了他的想象,既不像金属那么冰冷,也不像陶瓷那么脆弱,反而有一种温润的触感,就像摸到了活物一样。

小康胆子大了起来,双手小心翼翼地捧起面具。它比想象中要轻,但拿在手里却有一种奇特的沉重感,不是重量的沉重,而是一种说不清的感觉。

"你在干什么?"

韩素梅的声音突然从身后响起,小康吓得一激灵,手一抖,面具从他手中滑落。

"啊!"

"咣当!"

面具重重地摔在瓷砖地面上,发出一声刺耳的脆响,然后断成了两半。

客厅里瞬间安静下来,只有厨房里水龙头滴水的声音显得格外刺耳。

小康呆呆地看着地上的碎片,脸色苍白如纸:"妈妈……我……我不是故意的……"

方远明一进门就看到了地上的碎片,还有蹲在一边红着眼睛的儿子。

他看了看敞开的玻璃柜,再看看地上的面具残骸,整个人如遭雷击般僵在了原地。

"远明……"韩素梅想要解释什么,但话还没说出口就被方远明打断了。

"不……不……这不可能……"方远明像梦游一样走向碎片,颤抖着双手捡起了那两半面具。

当他看到断裂面时,整个人彻底愣住了...

04

"远明,你怎么了?说句话啊!"韩素梅轻拍着丈夫的肩膀,但方远明仿佛没有听见,双眼死死盯着面具的断裂处。

小康害怕地躲在妈妈身后,小声抽泣着:"爸爸……我不是故意的……"

良久,方远明才缓缓抬起头,眼神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震惊、愧疚,还有一种说不出的失落。

"素梅,你带小康先回房间。"他的声音异常平静,"我需要一个人待一会儿。"

"可是……"

"去!"方远明的语气虽然严厉,但没有愤怒,更多的是一种深深的疲惫。

韩素梅拉着儿子回到卧室,但她并没有关严房门,而是留了一条缝隙偷偷观察。

客厅里,方远明小心地将两半面具拼合在一起,仔细查看着断裂面。就在这时,他注意到面具内侧夹着一个折叠得很小的纸片。

"这是什么?"他小心翼翼地取出纸片,慢慢展开。

那是一张泛黄的纸条,上面用钢笔写着几行字:

"致拾到这个面具的朋友:

这是我最喜欢的手工艺品,是我花了三个月时间亲手制作的。材料是我从废品站收集的各种金属,经过反复打磨和雕刻才有了现在的样子。

我把它放在这个山洞里,不是因为它有什么特殊的价值,而是因为这里是我第一次和妻子约会的地方。她已经去世两年了,我也身患重病,时日无多。

如果有人能发现它,说明这是缘分。希望你能珍惜它,就像我珍惜和妻子在一起的每一天一样。

记住,最珍贵的不是物品本身,而是制作它时投入的情感。

王建设 1997年秋"

方远明看完纸条,整个人呆坐在沙发上,久久不能言语。

"远明?"韩素梅忍不住走了出来,"那个纸条上写的什么?"

方远明默默地将纸条递给妻子。韩素梅看完后,也愣住了。

"你是说……这个面具不是什么古董,而是……"

"是一个普通人的手工艺品。"方远明的声音有些哽咽,"是一个丈夫为了纪念妻子而制作的。"

小康偷偷走了出来:"爸爸,那个叔叔现在怎么样了?"

方远明看着儿子天真的脸庞,心情更加复杂:"应该……应该已经不在了。"

客厅里陷入了长久的沉默。方远明想起这段时间自己的种种行为,对面具的痴迷,对家人的冷漠,对那些安全措施的过分重视,感到深深的羞愧。

"我这段时间……是不是很过分?"他看着妻子,眼中满含歉意。

韩素梅轻轻摇头:"你不知道真相,也情有可原。"

"可是我伤害了你们,特别是小康。"方远明看向儿子,"爸爸这段时间对你太严厉了,对不起。"

小康扑到爸爸怀里:"爸爸,我也对不起,我不应该偷偷碰你的宝贝。"

"不,小康,这不是什么宝贝。"方远明抱着儿子,"或者说,它确实是宝贝,但不是我想象的那种。"

第二天,方远明请了假,开始研究那张纸条上提到的信息。他通过各种渠道查找,终于在当地的老年医院找到了王建设的相关记录。

"王建设?他两年前就去世了。"医院的护士长翻查着记录,"是个很和善的老人,妻子早他两年走的。他住院期间经常和我们说起他妻子,还说他做了个什么纪念品放在他们以前约会的地方。"

"他还有其他家人吗?"

"没有,就他们老两口。"护士长叹了口气,"走得都挺安详的。"

方远明又找到了王建设生前的邻居。

"老王啊?好人呐!"一位老太太提起王建设就滔滔不绝,"手特别巧,什么东西到他手里都能变成艺术品。他媳妇在世的时候,他天天给她做各种小玩意儿,羡慕死我们这些老太婆了。"

"他做过面具吗?"

"做过做过!那个面具做得可精致了,说是要放到他们第一次约会的地方。"老太太眼中闪着泪花,"他媳妇去世后,他就把那个面具当宝贝一样,说那上面有他们的回忆。"

"后来呢?"

"后来他也病了,临走前就说要把面具放回那个山洞,让它陪着他们的回忆。"

方远明听完,心情五味杂陈。原来这个面具承载的不是什么神秘的历史,而是一段平凡却深刻的爱情故事。

回到家,他将调查到的情况告诉了韩素梅和小康。

"所以,那个叔叔做面具是为了纪念他的妻子?"小康似懂非懂地问。

"是的,就像爸爸妈妈相爱一样,那个叔叔也很爱他的妻子。面具对他来说,就像照片对我们一样,是回忆的载体。"方远明温柔地解释。

韩素梅看着破损的面具:"那现在怎么办?我们把人家的纪念品弄坏了。"

"我想……我们应该修好它,然后……"方远明停顿了一下,"把它送回山洞。"

05

接下来的几天,方远明开始寻找能够修复面具的师傅。这一次,他的心态完全不同了。他不再把面具当作什么珍贵的古董,而是当作一件承载着深情的纪念品。

"师傅,这个面具对我来说很重要,不是因为它值钱,而是因为它承载着一个故事。"方远明对修复师傅说。

老师傅仔细查看着面具:"这工艺确实不错,虽然材料普通,但制作者很用心。你看这些纹路,每一条都雕刻得很细致,没有丝毫马虎。"

"能修复吗?"

"能,而且我保证修复后看不出任何痕迹。这种手工艺品,最重要的是保持原有的韵味。"

一周后,面具修复完成了。老师傅的技艺确实高超,修复后的面具几乎看不出任何破损的痕迹,那些精美的纹饰依然散发着温润的光泽。

"谢谢师傅。"方远明接过面具,心中满怀敬意。

"不用谢,能够修复这样一件充满故事的作品,是我的荣幸。"

回到家,一家三口围坐在客厅里,静静地看着修复好的面具。

"爸爸,我们真的要把它送回山洞吗?"小康有些舍不得。

"是的,那里是它应该在的地方。"方远明摸着儿子的头,"它不属于我们,它属于那两个相爱的人。"

韩素梅也点点头:"这样做是对的。"

周末,一家三口再次来到云雾山。这一次,他们的心情完全不同了。方远明不再把这里当作寻宝的地方,而是当作一个神圣的地方——两个相爱的人约会的地方,也是他们爱情见证的安息之所。

在那个石室里,方远明小心地将面具放回原来的位置,然后从背包里取出一束白色的菊花。

"王叔叔,我们把您的面具送回来了。"小康对着空气认真地说,"对不起弄坏了它,但是我们已经修好了。"

韩素梅也轻声说道:"谢谢您制作了这么美的艺术品,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珍贵。"

方远明将纸条重新折好,放在面具旁边,然后深深鞠了一躬:"谢谢您让我明白,最珍贵的不是物品的价值,而是制作它时投入的感情。"

他们在石室里待了一会儿,然后静静地离开了。走出山洞时,方远明回头看了一眼,心中充满了平静。

回家的路上,小康问道:"爸爸,我们以后还会去看那个面具吗?"

"不会了。"方远明摇摇头,"它现在在最合适的地方,我们不应该再打扰它。"

"那你还会去山里找宝贝吗?"

方远明想了想:"会的,但不是为了找值钱的东西,而是为了锻炼身体,享受大自然。"

从那以后,方远明确实还会去爬山,但他再也不会带着寻宝的心态。他学会了欣赏山水之美,享受运动的快乐,更重要的是,他懂得了陪伴家人的珍贵。

有时候韩素梅会和朋友聊起这件事:"我老公以前为了一个面具差点走火入魔,后来才知道那不是什么古董,就是个普通的手工艺品。"

"那他不失望吗?"朋友问。

"刚开始有点,但后来他说,那个面具教会了他什么是真正的宝贝。"韩素梅笑着说,"现在他每天下班回家第一件事就是陪孩子写作业,周末一定陪我们出去玩。比以前好多了。"

小康在学校写作文时,也会写到那个面具:"有一次,我不小心打碎了爸爸的宝贝,后来才知道那是一个爷爷为了纪念奶奶做的。爸爸说,最珍贵的不是东西本身,而是制作它时的爱。现在我明白了,爸爸妈妈对我的爱,就是我最珍贵的宝贝。"

老师看了作文,在后面批注:"真正的宝贝确实不在于价值,而在于情感。小康同学通过这件事学会了珍惜,这比任何宝物都珍贵。"

方远明有时候会想起那个面具,想起王建设和他妻子的故事。他觉得,虽然自己没有发现什么珍贵的古董,但却发现了更珍贵的东西——对感情的理解和对家庭的珍惜。

"其实我们都有自己的'面具'。"有一次,方远明对韩素梅说,"不是戴在脸上的,而是放在心里的。那些我们珍惜的回忆,珍爱的人,都是我们心中的'面具'。"

韩素梅笑着点头:"那我们要好好保护这些'面具',不要让它们破损。"

"是的,而且要让它们越来越美丽。"

从此以后,方远明再也没有痴迷过任何外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真正的宝藏不在远山深洞,而在身边的亲人,在平凡的日常,在用心经营的每一个普通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