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功德林中,陈长捷最憎傅作义,黄维最憎廖运周,王耀武最憎谁?

发布日期:2025-08-18 22:30    点击次数:142

一、恩怨难断功德林

看过《特赦1959》的朋友都知道,功德林里那些战犯们,关系挺乱哄哄的,矛盾不少。

比方说,土木系和何应钦系之间、嫡系和杂牌的冲突,中央军和地方军之间的矛盾,还有将军圈子和特务圈子里的纷争,这些问题一有风吹草动,就立马掐上了。

比方说,陈赓去功德林看望完黄埔的老同学后,为了帮他们早日改变思想,就请了一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司令员来讲讲这场战役是怎么打的。

一瞬间,这些战犯那帮老同学都兴奋得直呼过瘾,纷纷比划着大拇指叫好:“厉害!”没想到转头一看,竟然开始闹起了争执。

叶立三满脸不善地问:“黄维,你能做到这个程度吗?”刘安国趁势补充道:“陈诚、白崇禧能达到这个水平吗?”黄维看了两人一眼,反唇相讥:“去问问他们去。”

叶立三的上头是王耀武,归属于何应钦阵营,而大家都知道,黄维是陈诚系的铁杆战将——这就代表土木系和何应钦系之间的矛盾,简单说来,就是哪怕到了功德林里,也要掐得你死我活!

一遇到特务,这些将军们不管属于哪个派系,立刻就会团结起来一起攻击。这让康泽挺为难的,只能不断强调:我可是国军的中将,被李云龙,也就是王近山在襄阳抓住了,不是当时说的那样是特务。可偏偏大家还是把他当成特务头子看待。

所以在功德林里,显然特务就是食物链的底端,即便被叫做“功德林最帅特务”的沈醉,起初在里面也是一样的。只不过沈醉心态不错,也懂得识时务嘛。不过对他来说,除了在功德林里的那些“江湖风波”,还有一个难以启齿的秘密。

沈醉在云南那会儿算是起义了一把,还签了字,可结果被卢汉给抓了,扔进了牢里当了阶下囚。而卢汉却成了座上宾——所以说,沈醉心里最恨的人,估计就是卢汉,这点在《特赦1959》里边也表现得挺明显的。跟沈醉情况差不多的,在功德林里还有几位也是如此。

最出名的莫过于陈长捷了,他可是傅作义的铁杆心腹,受命坚守天津,但到头来傅作义起义变成了座上宾,陈长捷则被俘当了阶下囚,所以说陈长捷心里最恨的,估计就是傅作义。

黄维跟廖运周的恩怨也是挺深的,他最恨的就是廖运周了。在双堆集突围那会儿,廖运周竟然阵前起义——严格讲,这算是回归组织,也就是他的地下党身份。但“永动机界扛把子”黄维呢,却坚持认为廖运周坑了自己,哪怕都被特赦出来了,他还是死活不依,仿佛还惦记着这事。

至于功德林里面最机灵的那位王耀武,虽然《特赦1959》里没特别提,他其实跟沈醉、陈长捷、黄维一样,也有个心头恨的人,那个人就是吴化文!

二、恩怨纠葛

在1948年4月,吴化文应蒋介石的召唤,进驻济南。要知道,之前他先跟冯玉祥合作,后来又投靠韩复榘,再跟蒋介石合作,之后又拜访了汪精卫……换句话说,比吕布还会跳槽呢,为什么蒋介石反倒把他派到这么重要的山东,还让他占领济南呢?

有一件事挺有意思,就是在解放战争期间,吴化文表现得还挺出色的,比如那场兖州之战,结果还得到了白崇禧的特别点名表扬,成了所谓的四大经典胜利战例之一——就是傅作义攻占集宁、解放大同、占领张家口,吴化文坚守兖州,王铁汉守住如皋,新一军坚持在德惠和长春。

因为这事一出来,蒋介石都直呼“走眼了”,觉得吴化文这位猛将得好好重用一下。说起吴(化文)呢,他原本是韩复榘麾下的部下,抗战快结束时投降了敌人,打赢了之后才回来投靠。因为他在平定乱局、守住土地方面表现出色,咱们也特别表扬了他,算是个安抚。

二呢,是山东的瓢把子王耀武看上了,1948年3月他还给蒋介石推荐了吴化文。其实对王耀武来说,这也算是没办法的选择,因为他带的整编七十四师被打得稀巴烂,李仙洲在莱芜战役中也全军覆没——还有谁?那只能是老乡吴化文了。

蒋介石想在山东打出点名堂,他的策略就是“老乡回家”。王耀武是山东的,李仙洲也是山东的,吴化文更是山东的,所以蒋介石一瞧,发现王耀武对吴化文也挺看得上的,立马就同意了。于是,吴化文被安排去帮王耀武,成了左膀右臂,一起守住济南城。

随着战事愈发激烈,王耀武不得不更加依靠吴化文。在一次会议结束后,他留下一句话,满含深意:“兄弟我已经在委员长面前,推荐你担任96军军长兼84师师长,不知道你能不能领会到我这番良苦用心?”

吴化文那时已经跟咱地下党接触上了,有了点起义的念头,但被王耀武这番真诚的表白感动了,立马就表明了忠心。王耀武趁机又说:“共军压城脚下,兄弟你挺身而出接这重任,倒是我应该感谢你才对。”

说实话,王耀武那“真挚表白”,确实把吴化文给打动了,心里那点犹豫也算是打消了,准备拼命守卫济南。可是回到家里,他老婆一看,马上就发现事有蹊跷,事情不太对劲。

因为吴化文的老婆也是地下党,赶紧一针见血地提醒他:“蒋介石提升你做军长,为什么一再拖延不提,偏偏在共产党要打济南的关键时刻突然提起?不是让你充当炮灰,把你推到第一线去挡解放军的枪子嘛。”

吴化文一下子醒过来,心想难道真是这样?差点儿被王耀武坑在里面!就这么一来,吴化文也选择了起义。王耀武知道后,激得快要炸了,赶紧跑去向蒋介石汇报情况。

蒋介石也惊得目瞪口呆,再次感叹:真是看走眼了,如图所示——这完全出乎意料啊。后来才明白,善变的人一向如此,不管你怎么关心、拉拢,终究难以改变他们那股邪性。

就这么一来,济南在八天内就被许世友给攻占了,王耀武也被俘,送到了功德林!

吴化文起义之后,被改编为解放军的第35军,结果出现了个挺神奇的场面——在渡江战役中,正是这第35军105师的315团,第一个冲进了南京的总统府,把国民党旗杆拔掉,升起了红旗!

三、贵宾与阶下囚

这对蒋介石和王耀武来说,简直就是“伤害挺重,侮辱更是不堪”的事了。一边有人在台湾气冲冲地骂“娘希匹”,一边则是在功德林里悄悄画圈,露出一脸郁闷的模样。

于是王耀武托人把一封信递给吴化文,信里写着:你是座上宾,我是阶下囚。你当初起义的时候,难道不该跟我打个招呼,一起起来造反不好吗?

吴化文听了觉得挺无奈的,对参谋田向前说道:“他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与济南共存亡。’他是老蒋的嫡系,愿意为这个死而后已,我可没那个必要啊!当初如果我劝他和我一块起义,早就被他杀掉了!”

有点怪罪:为什么事前没告诉你?却又坚定地说:说了就会丢命。这正是王耀武和吴化文之间那点儿矛盾的核心所在。

回头看这段过去,也不能太责怪他们。站在王耀武的立场上,他那么聪明,几乎可以肯定会选择起义。换作吴化文的角度,虽然都是老乡,但你可是嫡系,我又算啥?敢跟你讲真话吗!

要是说陈长捷和傅作义之间的恩怨能彻底解开,沈醉和卢汉的冲突也能彻底散去,毕竟最后沈醉被认定是起义的。至于黄维和廖运周之间的矛盾,鉴于黄维比较单纯,只能继续这么下去。

说到王耀武和吴化文的恩怨,基本就成了那种欲言又止、欲罢不能的样子了……



上一篇:《九章算术》:中国古代数学的璀璨明珠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