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套餐翻车记一家人竟然吃到这种东西!”
原来一扎饮料能买走一个订单?你有没有想过,你碰到的“商家手脚”可能比你想象的还要高明?这次,我亲身经历了一次“交易背后的交易”,故事里的反转绝对值得一看!
说起来,团购已经是我们现代人生活的标配了。打开美团,看着各式各样的优惠套餐,动动手指下单,不知不觉中,我们都成了“团购达人”。
这一天,我带着一家人准备出去大快朵颐,选了家口碑不错的饭店,还团了个美团上的套餐。不料一进店就被老板礼貌地出了一道选择题
“你把美团订单取消吧,我给你一样的价格,再送你一扎饮料。”
这话一出口,我脑袋里顿时冒出三个问号
“取消订单?”
“一扎饮料送我?”
“这老板忽悠我?!”
但是仔细琢磨一下,老板确实没啥黑心动机价格还是原价,饮料还白送,怎么看也没有让我吃亏啊!我果断取消了订单,满脸欣慰地想着,生意人也不容易,能省点广告费我给省点吧。干餐饮不容易,互帮互助嘛!
我万万没想到,这杯“饮料”,背后竟然藏着这么大的故事……
后来跟朋友聊天时,我随口提起了这事儿,朋友一听就乐了“你还真是个小天使!商家这么搞可不是为了仅仅省广告费!”
她让我瞬间清醒原来,平台抽成才是硬伤!比如说美团的商家外卖订单,抽成比例可以达到15%-22%,这意味着商家卖得越多,平台分得越多。如果是用户到店的团购订单,它虽然抽成稍微低一点,但只要商家能让你取消订单,直接把钱揣进自己口袋,平台就分不到一毛钱。更这一模式已经成为一些商家心照不宣的潜规则。难怪老板一见我就热情“送饮料”,原来取消订单才是他真正的“发财按钮”!
“美团只是算温柔的,”朋友继续说,“你再看看滴滴。司机们可都是‘人精’了,很多时候,他们的主要目标根本不是送你到达目的地,而是绕开平台抽成。”
一个滴滴司机接单后,可能在你上车后请求你取消订单“这样绕过平台,我给你打个折。”你一听,便宜了不吃亏于是点了取消。可结果呢,直接把平台的钱转给了司机,平台刚刚辛苦搭的单子,瞬间就化为泡影。司机赚的是“线下绕过费”,你省的是几块钱,而平台的利润就像雪崩一样,被“司机大军”默默侵蚀。
说到这,你是不是想感叹一句
“这些老板和司机是怎么做到这么‘灵活生存’的啊?”
这事儿其实一点也不难理解。平台价虽低,却暗藏着抽成的大坑;老板和司机的逻辑很简单——让你取消订单,在线下操作类似的服务,他们就能保持收入不被割韭菜。而我们消费者呢,还觉得自己赚到了小便宜,真是一场“双赢迷局”。
但话也不能说得太绝对。有些老板和司机可能只是想省点钱,但也确实有一部分商家钻了漏洞影响消费者权益。比如取消订单后原定服务缩水,质量打了折扣;又或者司机绕开平台,在空中飞了一圈,最后还耍赖不答应原折扣价。这样的案例虽不多,但确实存在。
这样的平台现象,我们该怎么看?是帮老板、司机绕开平台抽成,还是尊重规则,选择支持平台的生态发展?这恐怕是个人生活习惯、价值观的选择题了。
小到“一扎饮料”,大到“滴滴绕路”,现代生活中那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小交易,却真正把我们“绑”进了一张逻辑缜密的经济网里。而这场绕不开的平台博弈,也在无声无息中改变着商家、司机和消费者的命运。
下次你遇到类似的情况时,会怎么想?支持老板的“自谋生路”?还是坚持平台的“规则生态”?
至于我——
看着一扎饮料,我默默吸了一口,突然想明白了一个道理“喝一口赚了一杯,看一眼赔了张单,打工人的生活,真是互帮互割、割中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