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赓赢过不少黄埔同学,可有位一期校友,他能打得过吗?
陈赓大将这辈子,跟黄埔老同学在战场上碰面的次数可不少。你说巧不巧,解放战争里被他收拾的国军将领,一大半都是黄埔出来的。廖昂、黄正诚、李铁军、邱行湘…… 这些名字串起来,差不多能编一本 “黄埔败将录”。可要说谁能让陈赓捏把汗,还得提一个人 —— 杜聿明。
先说说那些被陈赓 “教育” 过的师弟师兄。就说黄正诚吧,黄埔二期的,带着所谓 “天下第一旅”,装备精良得能晃瞎眼。1946 年临浮战役,陈赓硬是把这支部队从中间劈开,一口吞了。黄正诚被俘时还穿着中将制服,跟陈赓的部下掰扯:“你们打法不正规,按道理该打两翼,怎么偏打中间?” 结果听说陈赓来了,立马立正敬礼,嘴里念叨着 “陈大哥是黄埔老大哥,我佩服”。你说这反差,是不是挺有意思?
还有李铁军,黄埔一期的,比陈赓小一岁,却总喊他 “陈大哥”。1947 年豫西那仗,两人算是真刀真枪较量了一番。李铁军带着五个旅追着陈赓打,陈赓就用两个旅当 “诱饵”,把他往伏牛山里引。李铁军还真信了,追得晕头转向,等反应过来,陈赓的主力早就在平汉线等着他了。最后整 3 师被全歼,李铁军跑是跑了,可那点心气儿全没了,后来干脆跑到美国养老去了。
可杜聿明就不一样了。这位黄埔一期的师兄,打起仗来是真有一套。解放战争初期在东北,他把林彪的部队追得够呛,差点就让东北局势翻盘。后来在淮海战役,他给蒋介石出主意,说别管黄百韬,集中兵力往西打,跟白崇禧合击中野。这主意够狠吧?要是真成了,淮海战场的走向还真不好说。可惜啊,蒋介石没听他的,不然陈赓他们怕是要多费不少劲。
有人说,杜聿明就是运气差,摊上了蒋介石这么个爱瞎指挥的老板。这话有点道理。就拿淮海战役来说,杜聿明想撤,蒋介石非逼着他救黄维;想集中兵力,下面的将领各有各的心思,根本拧不成一股绳。反观陈赓,在中野里头,刘伯承、邓小平放手让他干,陈谢兵团独当一面,想怎么打就怎么打,那灵活性可就差远了。
其实陈赓和杜聿明早年在黄埔时就挺熟。都是一期生,一个活泼好动,是学校里的 “开心果”;一个沉稳严肃,透着股军人的硬朗。谁能想到,十几年后会在战场上刀兵相见?1948 年淮海战役,陈赓率部拦黄维兵团,杜聿明在那边指挥徐州集团,虽说没直接交手,可两人的战略眼光倒是较上了劲。陈赓用 “背水阵” 把黄维困在浍河,杜聿明则想着 “围魏救赵” 解黄维之围,这棋路,都够深的。
要说陈赓打不过杜聿明,也不尽然。毕竟解放战争的结果摆在那儿,杜聿明最后成了俘虏,陈赓则成了开国大将。可单论军事才能,杜聿明还真不怵谁。他懂机械化作战,能玩转大兵团,战略眼光也够毒。要是换个阵营,或者在一个更能施展才华的环境里,他的成就未必比陈赓差。
有意思的是,杜聿明被俘后,陈赓还去看过他。两人聊起黄埔往事,聊起这些年的仗,不知道心里头是啥滋味。或许在他们看来,输赢早已不重要,毕竟都是从黄埔校门里走出来的,都曾怀揣着 “革命” 的理想,只是后来走了不同的路。
你说这历史怪不怪?同出一个校门,有的成了生死对手,有的打了一辈子交道还得称兄道弟。陈赓赢了那么多黄埔同学,可面对杜聿明,大概也会说一句 “这老兄,是个硬茬”。至于到底能不能打得过,怕是只有他们自己心里最清楚了。
参考文献:原文《陈赓一生击败无数黄埔同学,但有一位黄埔一期同学,可能打不过》《陈赓传》,解放军出版社《杜聿明回忆录》,中国文史出版社《黄埔军校同学录》,档案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