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苏州的一位灵活就业者陈先生,准时到了本地社保大厅办理退休手续,让不少人惊讶的是,灵活就业也能像企业职工一样,顺利领到养老金。
这套流程背后的核心只有一个:只要参保人员缴足法定最低年限,符合年龄要求,办好退休手续,不论是不是企业员工,每个月都能有一笔稳定的退休金进账。办理当天窗口里排着近20个人,大多是自由职业或个体经营者,过去一年苏州市平均在岗职工月工资约为7800元,大家关心的主要有两件事:能领多少钱、怎么计算。
细算下来,养老金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基础养老金和苏州市上一年平均工资、以及个人的缴费年限挂钩。公式很直观——用上年度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和个人历年缴费工资算个平均,每交满1年社保,这个平均数的1%就能累积到账,每年多交多得。一位自2010年就坚持参保的个体户王女士,今年累计缴满15年社保,粗略算一算,光基础养老金每月就有1000元出头。第二,个人账户养老金,这部分和自己平时按比例存进去的金额直接相关。以60岁退休的常先生为例,退休时个人账户里累计存了8万元,按照国家规定“计发月数”139个月来计算,每月能分得近600元。第三,过渡性养老金,这个专门照顾那批早年没来得及建立个人账户的参保者,每多缴一年还能按1.2%多拿一笔。身边老邻居刘阿姨正好赶在政策调整前入职,多了将近200元的过渡性补贴。
说起来,灵活就业者和企业退休员工在养老金发放上一个标准,还能每年享受全国统一的上涨调整。2023年政策提到定额、挂钩和倾斜三种方式,既保障了基本生活,又鼓励多缴多得,体现出很明显的公平性。据苏州市社保数据,光是灵活就业参保人数的年度增长,就达到了12%,越来越多自由职业者、网约车司机、外卖员等新业态人群开始主动参保,就是看中了这份有保障的“未来养老”。
让人意外的是,很多年轻人依然以为只有企业职工才能按月领养老金,殊不知只要合规缴足年限,不管身份如何,待遇和企业员工基本一样。事实上,相关规定都明文写进了社保法和各地政策里,大厅里不少60后、70后自由职业者就是最好的例子。
经历这次退休手续的顺利办理,陈先生感慨,以后身边无论做自由职业还是打零工,大家都可以安心规划养老,只要提前缴纳,守好每一笔社保账,退休那天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一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