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娱妆造卷疯了!这新风格绝了,看完直呼神反转”
疯了!内娱妆造竟然翻车到这种程度?这届网友嘴下留情,算我输!
大家好,这里是“吃瓜路上不迷路”的三线观察员兼键盘侠解说员。最近,我在内娱的妆造道路上流浪一圈后,突然有点心疼自己眼睛——它要多么坚强,才能在各种“珠光宝气”中保持在线?
说真的,这些年内娱的妆造已经进入了“离谱届TOP玩家”的段位。以前咱说起那些“白衣飘飘”的女星,眉目如画,衣衫轻扬,多少还能带起点仙气儿,哪怕剧情崩了,也算是一种视觉治愈。可是自从某个点开始,造型师们仿佛被派去读了“装修材料市场师速成班”,回来就开始大搞五颜六色、重工堆砌,“来,给我把嘉宾脑袋铺满小饰品,灯光打上,’大唐流水席‘氛围得有!”
你品,你细品,小时候看《还珠格格》,最多吐槽一下紫薇的刘海和皇阿玛同款眼影。而现在呢?某些剧的妆造风格,直接让我怀疑造型团队是不是刚从游戏公司的策划部离职,尤其是某些古装造型,头套堆得跟“自动贩卖机”,饰品多到怕女演员走路重心不稳,给搭档摔一跤。
让我们看看“现代艺术”内娱妆造的几大奇葩现场
1. “碎花布”成时尚担当,出场堪比背景墙
最近某剧的女主,造型师可能为了增加古风质感,给她整了一身“野外生存纪实”风,一块花布盖头,一圈珠串绕头,整体宛如紧急情况下的帐篷式宫女。表演呢?嗯,眼神深邃演矜持,可惜台下观众只盯着她头上的五公斤饰品,谁还在意演员的面部表情?
2. 男演员的“遮伤膏发际线”能拼出条山路十八弯
以前觉得古装男神,就是两字——潇洒。可如今好多古偶男演员的头发被搞得贴头皮成“大脑地图上线”,那款光滑、那油亮,仿佛在告诉我们阳光下的男星头顶,也是一种可以测反光率的反射材质。
3. 色彩饱和度拉满,审美疲劳的“千篇一律”
明明是不同剧组的作品,却像走进了色彩技术竞赛。红的、蓝的、金的,各种“大明宫墙”风配色,从布料到耳环都恨不得发光发热,甚至连眼影,都涂得一眼望去完全不分角色区别。你要让我闭眼猜,这个角色叛乱还是忠诚?抱歉,剧里人再“多元化”,我只觉得一整个“人造彩虹天团”在头顶集合,差点没瞳孔色盲。
问题出在哪?
说真的,这种妆造风越来越“用力过猛”的真相,用大白话来讲,那就是本末倒置。明明演员的脸才是表现人物性格的核心,可造型师一不留神抢走了所有关注点。古装剧是画面艺术,可这艺术感不能因为追求“奢华”和“繁琐”就走向堆砌的误区。导演,戏是派给演员演的,不是我盯着饰品想剧本啊!
关键还在于大家审美真的“累”了。比如近几年,要说哪个造型视频最能爆火,网友反而迷恋那些简约妆容。前阵子,当红小花的一张“怼脸素妆”截图,随手一拍都能收获几百万点赞,网友直呼,“终于找到古代人该有的素雅和灵气了!”
内娱妆造的“救赎”之路
第一,精致不等于堆砌。很多经典角色的造型,看似简单,实际背后用心研究过历史和文化背景。比如《甄嬛传》的妆容,虽然精美,但头冠、服饰、妆容之间光滑衔接,毫不过火,层次分明。
第二,简约风有时直击灵魂。古装戏的精品往往以淡雅、空灵而取胜,比如《霸王别姬》的化妆,就抓住了清代戏曲妆容的精髓,低调却大气。
金句“少即是多”的学问,什么时候能再被提上日程?
这些年,内娱妆造从“过素”走到“过繁”,逐渐从极端一头扑向另一头,却忘了真正迷人的魅力永远是自然和精准拿捏。如果有一天,一个角色的造型鲜艳得让我想去找色卡配个Pantone色号,那估计就是考古学的失败了吧。
用网友一句调侃作“演员一走近,观众的第一关卡是找鼻梁!第二关卡是猜年龄!第三关卡是判断这是发型还是海鲜拼盘!”
果然,造型上的浮夸可以迷人一瞬,但质感才是筑基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