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在朝鲜有驻军吗?

发布日期:2025-07-29 09:22    点击次数:91

目前没有公开信息表明俄罗斯在朝鲜有驻军。

历史上,苏联曾在朝鲜有驻军,1948 年 12 月底,苏军全部撤离朝鲜北部。近年来,俄朝关系不断发展,2024 年俄朝领导人会晤签署了多份文件,把俄朝关系升级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其中包含共同防御条款,但这并不意味着俄罗斯在朝鲜有驻军。有消息称朝鲜向俄罗斯派遣了士兵参与俄乌冲突,但这是朝鲜军队在俄罗斯境内行动,并非俄罗斯在朝鲜驻军。

俄罗斯不在朝鲜驻军的核心原因在于多重历史、政治、法律和战略因素的综合作用,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历史经验与主权让渡的敏感性

苏联撤军的历史先例1945 年二战结束后,苏联曾在朝鲜北部驻军,但根据美苏协议,苏军于 1948 年全部撤离。这一历史事件确立了朝鲜半岛 “无外国驻军” 的政治传统。俄罗斯作为苏联的继承国,延续了尊重朝鲜主权的立场,避免重蹈历史上因驻军引发的地缘争议。

朝鲜对主权完整的坚持朝鲜长期奉行 “自主、和平、友好” 的外交政策,将主权独立视为核心利益。例如,1958 年朝鲜要求中国志愿军全部撤离,强调 “撤除外国驻军是重塑国际形象的关键”。这种对主权的高度敏感,使得朝鲜难以接受任何形式的外国军事存在,即使是盟友也不例外。

二、地缘政治风险与战略博弈

避免激化美韩军事同盟美韩在韩国部署了约 2.85 万驻军,并拥有《美韩共同防御条约》作为法律基础。若俄罗斯在朝鲜驻军,可能被视为对美韩同盟的直接挑战,导致半岛军事对峙升级。例如,韩国近期废除《板门店协议》、重启对朝心理战,已显示其对地区局势的强硬态度。俄罗斯若此时驻军,可能迫使美韩进一步强化军事部署,甚至引发局部冲突。

平衡大国影响力的需要朝鲜半岛是中美俄日等大国博弈的焦点。俄罗斯若在朝鲜驻军,可能被解读为 “挑战美国主导的亚太秩序”,从而引发美国在其他领域(如东欧、北极)的反制。相比之下,俄罗斯更倾向于通过 “非驻军式合作”(如武器交易、联合军演)维持对朝鲜的影响力,同时避免直接卷入半岛核心矛盾。

三、军事合作的替代模式

灵活的军事协作机制俄朝通过《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建立了 “相互防御” 框架,但条款内容较为模糊,未明确包含驻军权。实际合作中,双方采用更灵活的形式:

士兵派遣:朝鲜向俄罗斯派遣工程兵参与扫雷、重建工作,2025 年 6 月已确认首批 1000 人部署。

武器供应:朝鲜向俄罗斯提供炮弹、火箭弹等弹药,缓解其在俄乌冲突中的消耗。

技术交流:俄罗斯向朝鲜转让 T-72 坦克生产线、SU-25 攻击机技术,帮助其提升装备水平。这种 “非驻军式协作” 既满足双方需求,又避免了主权争议。

法律与国际法限制根据《联合国宪章》,外国驻军需经东道国同意或联合国授权。俄朝目前的条约中未包含驻军条款,且朝鲜受联合国制裁,任何驻军行动都可能违反安理会决议。此外,国际法要求驻军需通过《部队地位协定》明确管辖权、豁免权等细节,而俄朝尚未签署此类协议。

四、俄罗斯的战略重心与资源分配

优先应对俄乌冲突与国内重建俄罗斯当前将主要军事资源投入乌克兰战场,2025 年 4 月朝鲜士兵参与库尔斯克战役即为明证。同时,国内经济受西方制裁影响,需集中资源修复基础设施、稳定民生。在这种情况下,向朝鲜部署驻军的成本(如后勤保障、人员轮换)难以承受。

避免过度依赖单一盟友俄罗斯与朝鲜的合作更多是 “战术性互补”,而非长期战略绑定。例如,朝鲜通过派兵换取俄罗斯的能源和贷款,但俄罗斯也需平衡与中国的关系 —— 中国是其最大贸易伙伴,且在朝鲜问题上主张 “双暂停” 倡议。若俄罗斯过度强化对朝军事存在,可能引发中国疑虑,影响中俄战略协作大局。

五、朝鲜的国内政治逻辑

主体思想与自力更生政策朝鲜以 “主体思想” 为指导,强调 “一切问题靠自己解决”。允许外国驻军与这一理念相悖,可能削弱朝鲜政权的合法性。即使是军事合作,朝鲜也要求 “对等尊严”,例如金正恩在会见绍伊古时强调 “热情超越期待”,暗示合作需建立在平等基础上。

核政策与国际孤立的制约朝鲜的核计划使其长期处于国际制裁之下,而俄罗斯在联合国安理会需承担制裁执行义务。若俄罗斯在朝鲜驻军,可能被视为支持其核活动,导致自身面临更严厉的次级制裁。因此,俄罗斯更倾向于通过非公开渠道提供有限援助,而非公开军事存在。

结语

俄罗斯不在朝鲜驻军是历史惯性、主权博弈、战略成本与国际法约束共同作用的结果。双方通过 “非驻军式协作” 实现利益交换,既避免了直接对抗,又维持了地区影响力平衡。未来,随着俄乌冲突和半岛局势的演变,俄朝合作可能进一步深化,但驻军仍将是双方刻意回避的 “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