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这特朗普,真是个神奇的角色。一边嘴里喊着要“赢得谈判”,一边就偷偷给自己找一堆“合作点”。你想啊,他为了九月中央大阅兵,拼尽全力也是正常的,毕竟那场面不是闹着玩的,想展示中国的军事力量,还得装得挺威风。可问题是啊,美媒突然爆料,说美国同意对华出口喷气式发动机,这事儿怎么看都不像是“善意”递出来的“礼物”吧。
我查资料发现,这不是简单的技术转让,而是美国的利益在作祟。2022年全球航空发动机市场价值大概在840亿美元左右(来源:IHS Markit),其中美国公司占比超过50%。通用电气、普惠等巨头在中国市场早就虎视眈眈。你知道的,C919大型客机刚刚通过适航审定,订单就爆棚,市场潜力巨大,这不就把美国的“香饽饽”给盯上了?
再看看行业背景,去年中国累计交付C919不到200架(数据:中国商飞官方),但订单已接近1000架。而在国务院年度计划里,2023年的交付目标还在增长。这个市场潜力的诱惑,换来的就是美国公司想分一杯羹。之前,因伊朗、俄罗斯等制裁限制,美国的发动机出口对中国一直有限制,但联想到现在的这个新“突破”,隐隐透着美国想在中国产业链上动一点“手脚”。
我还发现,除了通用的LEAP-1C发动机,还包括CF34、C919的C909支线飞机发动机等多个型号。你想想,这都不算小动作。美国这个做法,一方面可以短期赚点快钱,给自己航空制造企业带来利润;另一方面也算是想用利益牵制中国,让我们不要太快自主掌握核心技术。你知道,这条路走不长远。中国突破关键是要靠自己。去年,我看行业报告指出,我们自主研发的长江发动机已经在试飞阶段,这才是根本的底气。
把目光拉宽一点,特朗普这些“巧妙”的操作,实际上透露出一个信号。美国在全球格局调整中,逐渐意识到单纯技术封锁变得越来越难。之前那套“限制出口”“封锁技术”的把戏,效果不佳。反倒是通过“松绑”某些领域,再通过有限的合作谋求双赢,显得更“高明”一些。你说的对,特朗普的操作其实是一种“力所能及”的试探,也是在“赌”中摸索,试图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下找出平衡。
那么情况究竟会怎么发展?不要想得太天真,我觉得美国绝不会轻易放弃借中国产业链牟利的想法。特别是航空发动机这个“心脏”一环,谁掌握了就基本掌握了核心话语权。问题是,咱们自己研发的长江系列,进展其实不算太慢。去年我查资料,长江-1000发动机已经实现静态测试,预计2025年能在部分中型飞机上配套使用。
而且,你美国在技术封锁上的耐心其实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足。去年,美国宣布将限制高端芯片(来源:美国商务部),现在又在发动机上做文章。就像我说的,根本不是给我们“善意”礼包,而是自己在玩“调戏”游戏。俄罗斯那边的苏-57还靠自主研发的发动机,咱们也得加快脚步,不然的,真有可能在关键时刻被“远程遥控”。
看到这些消息,我第一反应就是,这次特朗普的“好意”不过是给自己中国制造的麻烦添了“调料”。一方面,他想在访华前营造点合作氛围,搞点“友谊旗帜”。另一方面,他又要留点“后手”,搞点借口给自己在未来的“对抗”中多一点底牌。实际上啊,这种事,到头来还是“自己人”更清楚——技术自主才是硬道理。
我还想起之前中美贸易谈判,一直强调“互利合作”,但实际上,双方的利益早就在角逐。在这个过程中,美国的每一招都像是在“打一把算盘”。你看那些数据,据美国国家安全局去年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产业链在全球市场的份额不断被挤压,尤其是半导体、先进制造,这些都是中美角力的重点。
咱们自己得清醒点。特朗普这些“甜枣”,其实背后都是“假象”。真要看,咱们不能只盯着眼前的“苹果”,还得搞清楚“苹果”后面的“苹果树”。如果一味依赖进口,迟早会有“远程遥控”“暗藏机关”的风险。要我们自己不把核心技术弄明白,那就算暂时吃到了“甜头”,未来也可能变成“甜蜜的陷阱”。
所以说啊,当心那些“甜枣”,别以为他们就真好心,毕竟天上掉馅饼,背后往往藏着刀子。要真能在自主创新上下苦功夫,才能不怕被“遥控”。你说,这些年我们进步的步子到底有多快?别等到“发动机被遥控”,才发现早就被人“调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