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重磅:中国若开战将遭全球围攻!唯一出路:彻底打服对手

发布日期:2025-08-19 00:18    点击次数:71

最近俄媒有种说法挺有意思,他们提醒说,如果中国真的动手,恐怕会有不少国家凑上来找麻烦,不能因为手里有几艘航母和一堆导弹就觉得高枕无忧了。

这话说得像是警告,但听在一些人耳朵里,反倒像是一种变相的承认。承认中国的军事力量,已经到了让外界不得不拉帮结派来盘算怎么应对的地步。

纸糊的包围圈?

所谓“很多国家会对付中国”,这个“很多”到底有多少含金量?真到了需要站队的时候,又有几个是敢撸起袖子上场的?

看看南海就知道了。菲律宾前阵子跳得很高,又是拉着印度搞军演,又是想在国际上造势。结果呢?中国海警的水炮一开,他们就得回去。

嘴上喊得最凶的日本,真要让它自己面对中国的海军,恐怕也要掂量掂量后果。毕竟,口头上的强硬和真刀真枪的对抗是两码事。

这种所谓的“围堵”,更像是一种姿态。美国倒是想牵头组个局,可盟友们各有各的小算盘。真要为了别人的利益,把自己的身家性命搭进去,没几个会这么实在。

所以,俄媒的逻辑就显得有些矛盾。一边说中国的军力已经稳居世界第二,超过了他们自己,一边又暗示中国会被轻易群殴。这更像是在说:你虽然强,但最好别太自信。

底气不是凭空来的

自信从来不是吹出来的,而是一件件实打实的“大家伙”堆出来的。

先说航母,辽宁舰、山东舰、福建舰,三艘航母战斗群已经成型,第四艘也在路上了。福建舰的电磁弹射技术,连美国人自己都得认真研究。

再说导弹,东风-21D和东风-26这类专门招呼航母的“杀手锏”,射程早已覆盖整个西太平洋。美国海军自己都公开承认,在1500公里范围内,他们的航母不敢随意靠近。

更别提还有数量庞大的中短程导弹,超过五千枚的库存随时可以启用。高超音速滑翔的东风-17,目前全世界都没有几套系统敢说自己一定能拦得住。

这些武器不是放在陈列柜里的模型。去年在南海的演习中,一枚导弹就把一艘报废的驱逐舰送入海底,周边的侦察机吓得连大气都不敢出。

当双航母编队在深海进行演练时,美国方面反而紧张起来,一连三次主动要求沟通,生怕出现任何误判。这哪里像是准备好“对付中国”的样子?

不光是武器的比拼

现代战争早就不是单纯的军事对抗了,背后是经济、科技和整个国家动员能力的较量。

中国手握超过三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这是应对任何外部制裁的压舱石。真到了极端情况,这些钱足够在全球市场上采购所需的物资。

产业链更是我们的底气。从稀土到芯片,从粮食到能源,我们正努力构建一个自给自足的内循环体系。前几年被卡脖子的芯片,现在我们自己的光刻机也搞出来了,虽然离顶尖还有差距,但满足战争时期的基本需求不成问题。

制造业占全球百分之三十的比重,这意味着一旦开动战争机器,我们的军工产能可以支撑一场高强度的持久战。

更重要的是人。我们的预备役制度,平时是各行各业的普通人,一声令下就能迅速转为战士。当年汶川地震,十几万部队在24小时内就集结到灾区,这种动员效率,放眼全球也没几个国家能做到。

骨子里的那股狠劲

从新中国成立那天起,这个国家就不缺敢于硬碰硬的勇气。

想当年抗美援朝,我们的志愿军战士靠着冻土豆和一把雪,硬是把武装到牙齿的十六国联军打回了三八线,最终逼着对方在板门店签下了停战协议。那时候我们一穷二白,什么都没有,靠的就是一股不服输的狠劲。

后来的对越自卫反击战,战士们在猫耳洞里一待就是几个月,硬生生把号称“世界第三军事强国”的越南打成了笑话。

现在日子好过了,装备也鸟枪换炮了,但那股子从历史中传承下来的精气神没有丢。前几年南海仲裁案,菲律宾仗着美国撑腰闹事,我们直接填海造岛,把军事基地修到了他们家门口,军舰一停就是半年。最后,反倒是菲律宾自己先偃旗息鼓了。

事实证明,在绝对的实力和坚定的决心面前,一切虚张声势的把戏都没有用。

结语

网络上总有些声音,担心打仗会影响经济,会让老百姓过苦日子。这种想法看似“人道”,实则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道理:和平从来不是靠妥协和退让换来的。

毛主席当年说过一句话:“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纵观历史,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真正的尊重,都是靠实力打出来的。看看以色列,它能在强敌环伺的中东立足,靠的不是温良恭俭让,而是谁敢动我,我就让谁付出十倍代价的决心。

中国向来不是一个好战的国家,我们更愿意和气生财。但如果有人非要把战争强加到我们头上,在我们的核心利益上玩火,那我们不仅要打,而且要打得彻底,打出未来几十年的和平。

因为所有人都应该明白一个道理:中国的土地,一寸都不能少;中国的尊严,一丝都不能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