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就是他们的日常。
但在7月18日那天,41个部落的贝都因首领们对着镜头说出了狠话——收不回叙利亚南方的土地,就不碰咖啡杯。
这不是随便说说。
画面里裹着头巾的男人们举起步枪,身后尘土飞扬的旷野上,能看到皮卡车队正拖出长长的烟龙。
他们声称已集结7万人。
冲突的种子其实早就埋着。
叙利亚南部苏韦达省的一座检查站前,一名德鲁兹人指控贝都因民兵抢了他的东西。
这事迅速升级成扣人质的对峙。
德鲁兹民兵抓走了几个贝都因部落成员,贝都因武装随即展开报复性袭击。
子弹开始在省界之间横飞。
到了7月15日,空中突然传来轰鸣声:以色列战机炸毁了向苏韦达省行进的叙政府军坦克。
次日清晨,朱拉尼手下的士兵冲进苏韦达市区。
当天下午,大马士革的防空警报又尖啸起来——以军导弹击中了首都郊区。
德鲁兹民兵可不是什么杂牌军。
这些人盘踞在火山岩地貌的山丘间,依靠以色列支援的火箭筒和反坦克导弹构筑防线。
更关键的是,苏韦达省本就毗邻戈兰高地,以色列哨所甚至能直接望见战场烟柱。
而贝都因武装的装备呢?
多数人挎着磨掉漆的AK步枪,车队靠改装皮卡撑着机动性。
没有坦克压阵,没有重炮掩护,部落长老们指望的正是那股“不喝咖啡”的死战气势。
历史的裂痕远不止于此。
德鲁兹人在这片土地生活了几个世纪,信仰体系自成一派。
老阿萨德执政时期,默许他们保持半自治状态。
然而当朱拉尼推翻旧政权时,德鲁兹武装直接倒向以色列,甚至协助以军控制戈兰高地的叙利亚村庄。
贝都因人却走了另一条路——他们曾在1982年帮老阿萨德镇压穆兄会叛乱,此后的几十年里,“部落委员会”始终站在大马士革的中央政府一边。
直到阿萨德政权摇摇欲坠,贝都因长老们才转向支持朱拉尼。
现在这个新政府陷入两难。
表面看朱拉尼是派兵“调解冲突”,实际连苏韦达市的政府大楼都插上了部落旗帜。
7万部落武装根本不听临时政府指挥,自行铺设补给线,甚至在沙漠里设立独立指挥部。
而在更远的边境,以色列装甲车频繁出没戈兰高地缓冲区。
7月18日夜间,以军电台突然插播警告:任何对德鲁兹定居点的攻击都将引发“压倒性反应”。
朱拉尼本人却被曝已悄悄搬出大马士革官邸。
有传言说特拉维夫将他列入定点清除名单,总统卫队为此紧急加强防空部署。
战报上的数字每天都在跳动,联合国机构统计到至少638人死亡。
救援人员在苏韦达省东部拍到的视频触目惊心:炸塌的土坯房下压着儿童尸体,未爆的集束弹药就散落在菜园里。
国际社会的反应出奇沉默。
美国国务院的发布会避开苏韦达战况提问,俄罗斯驻联合国代表只谈“反恐合作”,伊朗则暗中输送反坦克导弹给德鲁兹武装。
联合国停火协调员在边境关卡吃了闭门羹。
最讽刺的是7月19日凌晨,贝都因武装突破德鲁兹防线后,在收缴的敌军电台里听到以色列军官的希伯来语通话。
没人知道“不喝咖啡”的誓言能撑多久。
当部落武装在苏韦达市广场架起机枪时,三公里外的山脊线背后,以军梅卡瓦坦克的炮管正缓缓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