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收紧出口后,美国开始收废品?两国倒卖稀土,中方逮个正着

发布日期:2025-07-26 02:16    点击次数:70

稀土,这个工业命脉,全球正为它掰手腕。从尖端芯片到国防利器,处处离不开稀土这味“工业维生素”。而这条命脉的关键环节,特别是永磁体制造和精炼,长期以来,几乎被中国一家掌握,产量占全球九成以上。这种格局下,中国稀土出口政策的风吹草动,足以让远隔重洋的市场都打个寒颤。

压力山大之下,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不得不四处寻摸出路。一方面,往自家产业里砸钱,比如美国防部入股了国内最大的稀土企业芒廷山口。另一方面,又盯上了那些堆积如山的电子垃圾,想从里面“淘金”。

可要把废旧电器变成货架上的稀土产品?这趟水浑着呢。技术门槛高、成本天文数字不说,提炼效率也远水解不了近渴。就算美国国内有稀土矿,但提炼这活儿还得靠别人,不少矿石绕个大圈,还是得送回中国加工。

正规渠道走不通或被卡脖子,就有人动起了歪脑筋。一条通过第三方国家给稀土“洗白”的隐秘通道,就这么悄悄冒了出来。具体怎么洗?看数据说话。

数据显示,有那么一阵子,美国从泰国和墨西哥进口的锑氧化物,突然井喷式增长,量大到吓人,几乎顶过去好几年进口的总和。奇怪的是,泰国和墨西哥自己既没多少锑矿,也没那炼的本事。唯一的可能?这些货,本来就是中国的。

中国的海关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原本在对华锑出口国里排不上号的泰国和墨西哥,那段时间突然蹿升到了前列。这不是明摆着的,就是典型的规避出口管制的手法吗?

面对这种鬼鬼祟祟的“曲线救国”(当然,救的是别国的“国”),中国自然不可能视而不见。针对这种“洗白”行为,中国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首先是升级追踪系统。国家有关部门搞了个专项行动,要求企业在线申报交易细节,从矿山挖出来到最终出口,建起了一套全链条的数字化监控网络。任何异常的贸易流向,在这套系统面前都变得无所遁形。

同时,盯紧那些重点中转国,要求他们拿出真实的冶炼产能证明,把那些经特定地区“洗白”的灰色通道彻底堵死。为了提高违法成本,中国直接把战略矿产走私提到了“危害国家安全”的高度,要依法追究组织者的刑事责任。

至于那些被发现虚报用途或偷偷转卖给受管制方的进口商?简单粗暴,直接吊销进口资质,拉进黑名单,这辈子别想再跟中国做这生意。这些招数一出,等于是在所有可能的监管漏洞上都织了一张密网,让那些想铤而走险的,都得掂量掂量后果。

就在中国忙着“打地鼠”的时候,欧洲议会也来凑热闹了。最近他们通过了个决议,要求中国取消稀土等关键原材料的出口限制,言之凿凿地指责这违反国际贸易规则,干扰全球供应链,还带着“强制性”和“胁迫性”。在他们眼里,中国的做法“毫无道理”。

中国驻欧盟使团发言人第一时间就硬怼了回去:稀土是军民两用资源,依法监管是主权范围内的事,而且对守规矩的企业,我们可是开了“绿色通道”的。明确反对把经贸问题动不动就往政治和安全上扯。

不过,欧洲议会这副强硬姿态背后,真只是为了“捍卫”全球贸易秩序的“面子”吗?更深层的原因,藏着他们面对中国崛起日益复杂的心理,以及欧洲那些缺稀土的企业快要喘不过气的焦虑。当然,欧盟内部也有人开始琢磨了,这种指责到底是不是真对自己和全球有利?是不是该承认中国的管控,可能更多是出于国家安全和战略利益的理性考量?

西方国家虽然嘴上喊着要“去中国化”,大力扶持本土稀土产业,想自己玩转这条链子,但这路走起来难呐。挖矿、提炼技术门槛高,环保要求严苛,又缺人缺钱,这条“稀土复兴”的路,漫长不说,还充满变数。

反观中国这边,策略显得更灵活、更精准。对可能涉及军事或其他敏感领域的出口,管得那叫一个严。对符合规定的民用企业,又开绿灯给便利。这种“松紧结合”的手法,明摆着不是要砸烂全球供应链,而是要牢牢掌握这条链条的“方向盘”,确保它服务于中国的国家战略和安全利益。

美国等方试图通过回收啦、第三方转运啦这些“擦边球”来填补空缺,结果呢?不仅效果有限,反而把自家在关键矿产上对华依赖的结构性软肋暴露无遗,自建完整体系的代价有多高、周期有多长,也看得清清楚楚。

同时,那些灰色操作,恰恰给对方留下了精确打击的靶子。在这场围绕稀土资源的战略拉锯战里,中国不光手里捏着资源这张牌,更通过技术监控和法律手段,把住了关键的“调节器”,这场较量,胜利的天平正一步步向中国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