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控捆绑物业费?淮安重拳整治小区乱象

发布日期:2025-08-05 08:35    点击次数:116

#破译高温求救信号#

梯控捆绑物业费?淮安重拳整治小区乱象

寒冬里提着年货的访客在楼下跺脚等待。电梯按键纹丝不动。八旬老人被困楼层。外卖盒里的饭菜渐渐冷透——这是淮安市清江人家小区业主的日常图景。26层的高楼成了垂直牢笼。刷卡回家的“科技便利”。沦为物业收费的核武器。

一、物业费捆绑梯控:便民科技异化成“电子枷锁”

“欠费就停卡!”清江人家部分业主控诉。新入驻的民佳物业被指以梯控捆绑物业费。春节期间亲友探访需业主亲自下楼“解救”。忘带卡片的老人被迫爬楼。物业经理王某某矢口否认:“绝对不存在限制!”但矛盾数据撕开真相:约40%业主欠缴物业费,最高欠款近2万元。当缴费窗口贴着“缴费激活,立等可用”的告示。服务承诺已沦为赤裸要挟。

更荒诞的是。金发豪苑小区业主王先生苦等半小时“蹭邻居卡”回家。“物业说梯控是开发商装的。他们无权取消。”而物业办公室的文件柜里。静静躺着2016年的交接清单:每户3张电梯卡。7组梯控装置。2张管理IC卡。68%的梯控系统未经业主表决私自安装(《中国消费者报》数据)。

二、生死攸关:被梯控掐住的生命通道

反对声浪背后是鲜血凝成的警示。清江人家28层高楼里。业主的恐惧具象化:

电梯故障时。求救信号因权限锁死。报警按钮可能完全失灵;

系统交互错误让电梯门无法打开。救援人员被电子屏障阻隔;

错误指令导致电梯疯狂停靠。甚至异常冲顶32层。

物业声称梯控为“安全设计”。实则制造致命陷阱。消防通道遭电子阉割。急救黄金时间被层层权限吞噬。当技术突破伦理底线。便民装置便成了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三、淮安重拳:刮骨疗毒的治理风暴

7月16日。淮安市住建局挥出整治重拳。公告直指四大病灶:

捆绑收费(梯控捆绑物业费首当其冲)

公共收益黑洞(停车费、广告收入去向成谜)

维修资金挪用(电梯故障不申报、外墙渗漏不处理)

物业拒不退场(业委会沦为“花瓶”)

同步亮剑的还有《住宅电梯应急评估指南》。江苏首部电梯安全法规建立“三级评估”机制:

整机评估 → 结构件评估 → 电气系统评估

3年整治148台老旧电梯。1432项隐患清零。评估时限压缩。闭环管理启动。用制度筑牢生命防线。

四、破局之道:让电梯回归“交通工具”本质

法律利剑早已出鞘。《民法典》第944条明令:物业不得以停水停电等方式催缴费用。梯控限制本质同罪。江苏六仁律师事务所季芳律师强调:“业主才是小区主人!”拆除梯控需经“双2/3”表决——专有面积+人数双三分之二参与。半数同意即可。

真正的解方在共治:

业委会从“纸面权力”走向实战。清江浦区业委会协会呼吁激活业主自治;

借鉴北京上海禁令。切断梯控与收费的灰色链条;

建立物业黑名单。对屡教不改者实施市场禁入。

电梯不该是资本的绞索。回家权利更非待价而沽的商品。当清江人家的业主仍在为刷卡抗争。淮安整治风暴已吹响基层治理的号角。技术本无善恶。唯有利剑般的监管。和觉醒的业主力量。才能让铁盒子里的每一次升降。都承载稳稳的安全感。

数据烙印:全国物业纠纷投诉量激增43%(住建部2023)。江苏法院17.6%物业纠纷涉公共设施限制——这不是清江人家的独幕剧。而是城市化进程的必答题。